8月12日下午,外賣小哥許鵬頂著太陽在杭州濱江街頭送著顧客點的冰奶茶。
他給自己配了墨鏡、冰袖和臉基尼,“太熱太曬,有點難熬!痹S鵬印象中,前兩年杭州的夏天也熱,但熬一熬、忍一忍就過去了,但今年夏天的熱,讓他不太受得了。除了每天的跑單任務,他盡可能不在太陽下直曬。
杭州地鐵4號線南星橋站的納涼區(qū)域,一群老人三三兩兩圍坐著乘涼,他們有時會從早坐到晚。
他們中的大部分住周邊老小區(qū),但“家里太熱,一個人在家整天開空調不劃算,不如地鐵站納涼區(qū),還可以聊天”。
新杭州人謝青每次下班回濱江的家都會提醒家中放暑假的女兒,“不要把空調開到低于26度”。她小心呵護的兩盆繡球和月季挺過了前面40℃的10天,卻枯萎在了8月12日這一天。
杭州火車東站候車室里的空調、冷風機和冰塊等依然同時在線。東站候車室熱得像蒸桑拿,在這個極端高溫的夏天沖上了熱搜。
謝青看著自家客廳暴曬的落地玻璃聯(lián)想到了東站的玻璃幕墻。
某種程度上,這會不會也加劇了城市越來越熱?
除了被動在高溫天暴曬、暴汗之外,我們還有哪些可以主動“出擊”的辦法?面對未來可能頻發(fā)的極端高溫,城市規(guī)劃和管理又能否未雨綢繆?
從地鐵納涼區(qū)到“避暑版”政務服務
“涼策”背后的城市管理細節(jié)
7月中旬,杭州地鐵全線網(wǎng)的66個納涼區(qū)域就已開放,這項堅持了10年的“涼策”讓不少人在炎炎夏日有了清涼的去處。
在杭州,不止地鐵站,防空洞、商業(yè)綜合體等也都紛紛向市民打開大門,共享清涼。
“不影響我們日常營業(yè),有秩序地文明納涼,我們是歡迎的。”杭州城東一家商業(yè)綜合體的負責人說,市民到公共場所納涼度夏,在享受公共清涼資源的同時,也一定程度減少了家中空調的使用率,節(jié)約了能耗,減少了碳排放,“往大了說,就是在為全球降溫做貢獻”。
極端高溫天,城市依舊正常運轉。
大到供水、供電,小到一單外賣的送達、一本護照的辦理。
當人們?yōu)榱松畋疾ū┖箷r,街頭愛心冰箱里一瓶冰涼的礦泉水,夜間延長的政務服務,都能給人慰藉。
8月8日,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上線非工作時間預約制增值服務,即在每周二、四晚上和周六上午非工作時間開放出入境、交警、綜合辦事、開辦企業(yè)服務專區(qū)4個窗口,為市民辦事帶來便利。
“天這么熱,白天來辦事的少了,但很多市民確實有政務服務的辦事需求。”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行政服務中心審管服務科副科長鄭驍青說,像出入境辦證業(yè)務就必須本人到窗口進行辦理。
這一政策被網(wǎng)友點贊為政務服務“避暑版”。
推出非工作時間預約制增值服務一方面是天太熱,市民到政務大廳辦事確實是一次“烤”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服務更多無法在工作時間內辦理政務服務的人。
從目前的預約情況來看,預約夜間政務服務的人數(shù)在增多!按蠖鄶(shù)年輕人會選擇網(wǎng)上辦事,中老年人更偏愛線下服務,夏季夜間辦事,我們加班,大家能清涼一些,這事兒我們做得也很開心!编嶒斍嗾f。
非機動車道上的遮陽棚已超900頂
這個很香的舉措,未來能升級嗎
和能不出門盡量不出門的其他人相比,外賣員許鵬和很多人不得不直面酷暑的考驗。
他最怕的就是在路上等紅燈。
“太陽太毒,能少曬一分鐘都好!痹S鵬對杭州的非機動車道了如指掌,他送單時會盡可能選擇非機動車道上有遮陽棚的路段。
今年5月開始,杭州主城區(qū)及各區(qū)縣就陸續(xù)安裝遮陽棚,總遮陽棚數(shù)量超過900頂。同時,在夏天按照市民的需求又調整和新增了部分路段的非機動車道遮陽棚。
杭州人和遮陽棚的感情很深。2022年,同樣很熱的那個夏天,關于遮陽棚的討論曾在杭州掀起一輪熱議。
遮陽棚最早出現(xiàn)在16年前,2008年開始,每到五月,杭城各大路口就會豎起遮陽棚,遮陽又避雨,成為夏季街頭的一道風景。16年來,遮陽棚2021年曾經缺席,2022年后重新回歸。
杭州人為什么這么關心和在意遮陽棚?
潮新聞記者曾做過一個小調查。調查中,不少杭州人給出了一致的答案:小小遮陽棚不僅能在大夏天遮風擋雨躲避烈日,它更多像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
“高溫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讓更多市民在高溫和暴曬天氣下,盡可能避免陽光直曬,遮陽棚做得挺好。”杭州市政協(xié)委員、浙江大學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guī)劃師桑萬琛說,如果未來能夠有更廣泛、更專業(yè)的統(tǒng)籌推廣,或者有升級版遮陽棚,或許能成為我們今后應對高溫的辦法之一。
桑萬琛提到嘉興有“廊棚”,簡單說就是一種帶著屋頂?shù)慕郑跋娜兆咴诶扰锵旅娌粫,偶爾還有‘弄堂風’襲來的感覺”,如果在有條件的街區(qū)或公共場所,結合實際,布局一些像廊棚一樣的臨時遮陽棚等,應該能給人在體感帶來直接的清涼感受。
大量混凝土及玻璃幕墻運用
加劇的“熱島效應”,帶來哪些思考
城市越來越熱,從大環(huán)境來說,有全球變暖的氣候問題,也有城市“熱島效應”的因素。
在這一輪的極端高溫中,杭州蕭山一地曾測出地表溫度72.3℃。
用最簡單的邏輯來理解熱島效應,就是城市產生的熱量遠遠高于散去的熱量。“隨著城市發(fā)展,在基建領域用到的瀝青、混凝土是很好的不透水且保溫的高密性材料,這就讓原本就有限的城市散熱功能變得更加不堪重負!鄙Hf琛說,就跟家里使用的電腦一樣,白天太陽照射地面升溫,到了晚上該散熱時,散熱的風扇被堵住了,溫度降不下來,第二天繼續(xù)升溫,那溫度就越來越高。
同樣的,在這輪高溫中, 杭州不少使用玻璃幕墻的大型公共設施,也出現(xiàn)了室內即便是空調滿負荷運作依舊溫度很高的現(xiàn)象!叭绻f高密性材料影響了城市的散熱,那玻璃幕墻等就是讓升溫變得更容易!
無論是混凝土、瀝青還是玻璃幕墻,這些建筑上最常見的材料對于城市發(fā)展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事實上在城市規(guī)劃領域,緩解“熱島效應”一直是專家們討論的話題。
城市規(guī)劃專家曾從城市風道、建筑風格等多個領域進行過調研和探究。桑萬琛認為,未來的規(guī)劃,環(huán)境因素會成為專家們討論的焦點之一:“不僅僅是應對高溫這一個極端天氣因素,像短時強降雨、強對流天氣等都要納入規(guī)劃考慮的范疇。
一方面要在建筑設計上進行更周全的考慮,運用好各種材料,采用更環(huán)保的設計理念和方案;另一方面,盡可能在新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有機更新上采用更為環(huán)保和綠色的材料。 ”
“大氣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如果把時間的維度拉得足夠遠就會發(fā)現(xiàn),如今這種極端的高溫,是全球變暖積累下的必然!闭憬髮W地球科學學院大氣科學系副教授戴攀曦兩年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這樣分析過。
戴攀曦認為,全球變暖的趨勢,并不是隨著年份的增加線性遞增的。大氣會給我們緩沖期,波動著上升,并非一年更比一年熱,這中間的時間跨度也許會很長。
2022年以前的極端高溫出現(xiàn)在2013年,從2013到2022過了9年,但從2022到2024,才過了兩年。這是否意味著,未來極端高溫出現(xiàn)的頻次會越來越多?
“隨著全球變暖,極端天氣事件發(fā)生的頻率確實在增加。”
面對越來越多的極端高溫,我們能做什么?
“政府可以在城市規(guī)劃中,增加綠化面積,緩解熱島效應。同時,市民盡可能做到節(jié)能減排,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使用空調等高能耗設備的時間,為減緩氣候變化貢獻力量!贝髋赎卣f。
浙江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毛燕軍也說,現(xiàn)在的背景下,“選擇使用清潔能源、提倡綠色出行,夏季空調溫度調高1℃仍有重要意義”。



